長工時、低薪資 職場悲歌正上演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10.03.07 03:13 am
 

走過金融海嘯陰霾,雖然國內經濟春燕乍現,但失業率的下降速度遠不如預期。使得府院同聲宣示今年為「就業促進年」,行政院長吳敦義更設定年底失業率「要低於5%」的目標,他甚至承諾,若無法達到目標,願意「辭職」負責。

其實,失業率可能還好解決,就算國內景氣復甦不如預期,靠「大有為」政府多下幾帖猛藥,保住閣揆的「烏紗帽」應不成問題;但國內上班族扣除物價後的實質平均薪資水準,卻大幅倒退回13年的情況,短期內恐難有改善。

根據主計處最新資料,去年全年國人的實質平均每月薪資為40,690元,較前年大減3.47%,寫下史上最大跌幅,主要是因為國內景氣受金融海嘯衝擊,幾乎所有廠商都以裁員減薪方式因應,使得國人薪資水準一舉倒退回民國86年的水準。

更怵目驚心的是,國人前年的實質平均薪資跌幅也有3.39%,累積近兩年的薪資跌幅竟高達6.74%,幾乎吃掉了過去11年的加薪幅度。看看日本「失落十年」的經驗,不禁令人憂慮,國內薪資水準很可能會複製日本困境、陷於長期停滯的泥沼之中。

細究日本經驗,根本原因包括全球化產業外移、非典型就業人數增加與人口老化等。

其中,日本的非典型就業 (部分工時、人力派遣、短期僱用)人數,1990年占總就業人口的比率只有20%;但到了2007年已急劇升至34%,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荷蘭、澳洲。由於這群人的薪資水準比正職員工低40%,低薪人口的大量增加,明顯阻礙了日本平均薪資的成長幅度。

此外,日本工作年齡層15到60歲人口的比率,由1990年代的70%降至2007年的64%,65歲以上的退休高齡人口比率,則由1997年15%上升至21%,是人口老化最迅速的先進國家。

回到國內情況,非典型就業人數逐年不斷上升,人口老化速度比起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此以往,在內需無法提振、民間消費轉弱的前提下,台灣很難不重蹈日本覆轍,這也表示國內勞工「長工時、低薪資」的職場悲歌可能正要開始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