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報考紀錄所時寫的東西的其中一段,
我還記得嗎?其實都是一堆屁話吧?

學習目標
為了我所熱愛,所以我希望能入學來學習,因此我希望畢業之後我能熱愛、關心更多事物,能拍出充滿社會關懷的紀錄片。
我認為目前的社會缺乏互相關懷的途徑,雖然現在我們的媒體很多,通訊和交通也非常發達,但這些工具帶來的快速反使人類覺得多用時間和心力去真正瞭解對方是一件多餘的事。於是我們對很多事情有瞭解,卻大多都是間接而表面的,便開始自作聰明的做出不公平的判斷和評論。而這些不深入的認識又透過各種方便的管道繼續快速流通,於是人類互相失真的大量的幫對方各自表述,卻漸漸不去用心關懷。
其實這些便利的工具可以有更好的使用方式,我沒有辦法請大家跟我一樣用緩慢的步調來關心,但是我可以用耐心拍出忠實的片子來讓人們互相為對方感動,進而願意真誠的關心身旁每一個辛苦活著的人事物。


一段對話:
[Wolverine]
到底是拍各不停的人的春天會先來,還是光著腳隨著音樂跳舞的人的春天會來?
為什麼老師要叫我帶DV去春天吶喊
為什麼我去參與了一個事件。我一定要帶著dv
我常常覺得,如果有人說我拍的照片有趣,那一定是因為我從小用奇怪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
而不是因為20歲開始大量的使用相機
如果我沒有狠狠的在草地上跟一堆外國人跳舞,我怎麼知道什麼是春天吶喊

我是大熊波波?!
兩者的春天,哪一個會先來,必須要看當事者的態度!!這是我的經驗,有時後,會參加一個活動、看一場電影,做了很多漫畫裡所謂青春該做的事...但是從開始、過程到結束...沒有想像中的有趣、熱血....甚至會覺得有一點無聊!!
當下我會覺得,自己是怎麼了??為什麼會覺得如此毫無生氣??而那時候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所謂的紀錄,不停的拍、不停地看、坐在電腦桌前,或者是展示給同學看時,不斷地用自己理想化的方式修飾,不停地修飾。讓他足以符合我心目中所謂的青春熱血....我明知道自己在那時候的當下,什麼感覺都沒有,但是還是必須在事後,為他想一個既感人又激昂的說詞。因為沒有真正的感動,所以才希望透過記錄,偽造出一些虛偽的感動
但是,當真實的感動發生在當下的時候,誰希望會去記錄?至少當事者並不想要!!那樣的感動、那樣的激情只有在當下,當透過鏡頭表現出來的時候,那樣的情感已經變質,也許會對別人造成影響,但絕不是當事者。而即使別人造成影響,那也只是被煽動的情緒而已。鏡頭一轉,電源一關,旁觀者的情緒就當場結束。但是當事者對於當時的感動,卻也變質!!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去墾丁,大部分的時候聽音樂很爽。

裡面有幾個人還蠻屌的,

其中我真的羨慕一個叫馬帝的紐約人,

他說他沒有錢,所以用好多的雨傘搭了一個帳棚,雖然後來通通被吹走了。

還看到一個人想要搭便車,在背上掛著寫了兩個大字「台北」的紙,背著大背包的走路著....

那個搭雨傘的馬帝也是1980生的,大我7個月而已....





但是,我真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上個星期四阿堂叫我帶DV去墾丁拍點東西回來給他看,

我說我不想這樣,我只想專心聽音樂,這是我的第一個春吶。

他說這樣是不用功、偷懶,還說不要整天只想要玩。



然後我到了墾丁,好多人拿著DV,一場一場的,非常專心的對著台上猛拍。

我真的覺得這是一件很多人在做,卻沒人做得好的事情,

拿手持的攝影機拍一個小時出來的帶子是誰會看?(是啦,搖搖晃晃的比較逼真。)



到底是拍各不停的人的春天會先來,還是光著腳隨著音樂跳舞的人的春天會來?

沒錯阿,隨身帶著機器,說不定會有什麼以後用的上的素材,

但是,一個生活都沒辦法好好過的人,拍出來的東西會有什麼感覺嗎?



我看大媽拿著攝影機說「阿,這樣我可以跟老張交代了!」的時候,我心裡只想罵:「幹,你們都去死好了!」

他要播給張阿堂看的時候,我就打算故意走出去抽煙,他播完我再進去...

這就是他們會變小姑娘的原因吧?



我現在越來越不知道為什麼要拍東西了,

連看個棒球都不能盡興了,加油棒的位置清出來放攝影機,

如果我只是想成名,當柯賜海不就好了?幹嘛整天抱著機器拍,好像怪人一樣?

對不對?



最近相機的快門越弄越慢,可能,我不想每個人被死死的關在照片裡!我也不想看清楚什麼了....



-------------------------------------------------------------------------------------------

各位姊姊妹妹哥哥弟弟叔叔嬸嬸阿姨們大家好:

春假無不無聊啊,六月蛇、貓眼賴、詹醫師和多出來的我在墾丁叫春,導致這封信來的慢了點,歹勢啦!咱們宣傳小組(心怡、白川、)這兒希望蒐集大家自己的片子的主題或是內容介紹,30~50字左右,超過也歡迎,關於影展主題的內涵的問題,算算時間大家也差不多會知道自己的片子想談的東西(也許,如果真
的寫不出來也不勉強,只是我們真的想瞭解,也可以提供各種其他型式的線索讓我們瞭解,除了交作業外,妳對自己的片子希望呈現的風格或是態度,),透過這樣的蒐集,來建構出一個大方向,也是我們在設計文宣時,思考該如何將大家的觀點匯集成一個具有年輕氣味風格的影展。

請大家在星期四中午前寄給小弟我,大家加油囉,多謝!

---------------------------------------------------------------------------------------------

這教我怎麼回?談什麼談?我就只是覺得想把獅迷參加一個季後賽的過程拍下來。

我哪有要「談」什麼的,我真的不知道誰有什麼資格評論人家,爽看球看到哭,爽被球團宰,

要一堆沒進過球場的人評論他們對還錯瘋還傻嗎?

沒錯,我是紀念了一次球迷的痴心癡情痴狂,但是這些不應該給一堆好評論的人在冷氣房看完以後,大發議論。

我為什麼要寫點東西介紹,好給好評論的人一個標的,讓他們「討論」的盡興....



盧米埃為什麼要拍火車進站,就他覺得很好玩阿!然後他播出來給大家看,也只是想分享。

幹,真愛「談」的話,找專家學者來談論火車進站的美學的社會意義的族群內容阿!!!



回想到一段讓我吐血的對話:

「你拍什麼?」

「我拍獅迷。」

「喔,那這是『族群』」

「我想不是吧。」

「那是什麼呢?」

「恩,我拍他們看總冠軍賽的過程...」

「喔,那就是儀式」

「我想不完全吧,這種心情大家都在別種事情上發生過」

「喔~那是群眾心理」

「..............」

「品瑀,你是不是不願意人家談你的片子?」



................好像不分類會死,好粗暴。

我好想殺人!

好像在玩大風吹,最後一個沒椅子的人必須被嘲笑然後當鬼,



「...社會文化中存有相當多演出的歸屬形式,強制或誘導著一些尋求歸屬或要被認同的人去演出,而這些形式之外又存在著異文化的其它形式,還有一些獨具創新能力的人所搞出來的新形式,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單純用既有的文化類別,像是性別、年齡、籍貫、階級、族群、或是流行語的星座和血型來說明一個「自我」的定性,是否認了表演的可能。更嚴重的是,它否定了「自我的形成」。...」



好像不分類不行,不選一個位子坐不行,

不是從機器看到的世界不存在?

記憶是屁,感覺是屁,說不定連影片是屁,說各不停才是活著!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今天拿不會走的小虎去鐘錶店裡看看為什麼不走了,

才買不到兩個月,就不走了......

.........結果老闆說小虎真的掛了,死掉了。

店裡面也沒有小虎可以換給我,所以要寄回去公司要一個新的。



可是小虎是2002年出的,所以很有可能沒庫存了。

一送回去,壞掉的就會被報廢然後就毀掉它。

所以回來的不是我戴過的小虎就算了,我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小虎了。



想到這裡,我覺得好傷心阿,

就像我每次看玩具總動員都覺得好心痛一樣。

為什麼不能修為什麼要把他丟掉,我真的很喜歡小虎阿!!!!



為什麼不能修?瑞士人都是大笨蛋阿!



只好說如果公司沒有新的小虎給我的話就換成swatch在2005年新出的大虎給我。

可是我沒有很喜歡大虎阿,大概我心裡只有小虎,所以其他都不想要就是了。



我上飛飛與拉拉的網站也找不到小虎的照片啦,(大哭大鬧中)。

2002年是有很久嗎?為什麼連張照片都不留給我!!!



小虎的名字叫GRRR GRRR,要等一個月以後我才知道還能不能戴著小虎。



回來啦小虎,我好難過。

.............................居然為了一隻手表哭了。



大笨蛋小氣鬼瑞士人!

作隻會走的表都不會,那為什麼要把他設計成我喜歡的樣子....!

我恨你們!!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件者: 照堂
寄件日期: 2005年3月11日星期五 下午 4:53

收件者: 白川敏弘; 吳振昇; 鄭博仁; 楊彝安; 王嘉菱; 張智彥; 蕭淑憶; 鄭文德; 紀岳君; 楊偲維; 賴品瑀; 蕭紫菡; 方心怡; 陳冠豪; 江映青
副本: 關曉榮; 井迎瑞; 陳助教

主旨: Fw: 畢業論文整理




各位同學:

"紀姨"應該記個小功(珍珠奶茶一杯),"貓眼"賞個 大功(牛肉麵一碗).她們兩人從下午三點撐到半夜 (中間不知瞌睡幾回),吃了兩碗泡麵/兩杯豆漿/兩套燒餅油條/八個湯包/無數餅乾,終於陪著三位老師與十一名畢製提案考生,完成口試初審.我之提到那麼多食物,乃因口糧為力氣之母,否則實在撐不下去了.



因為吃飽了,兩位姊妹回到宿舍後,挑燈夜戰打下 所聞所得,向大家稟告,用心感人.尤其是"貓眼",不愧是中文系畢業的(大學教育沒有白費啊),順手寫來就是文章,應該再賞一碗牛雜湯.




綜觀昨日的口試提案,普遍的問題還是論述的基礎欠缺,因而觀點無法明確而獨特,格局或視野致無法打開,有些人田野不夠努力,有些人先有不錯的 idea,還不知是否有能力執行.諸此種種現象,當然可以在實踐中修正補足,但有太多風險.不如平時就把身功鍛鍊好,早做功課,以應對未來.這些老生常談,得隨時自己提醒,並與大家共勉.

在窗簾裡的老張 3/11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賴品瑀

To: 'Relax' ; 江映青; '楊彝安' ; '白川敏弘' ; '吳 振昇' ; '鄭 博仁' ; '王 嘉菱' ; '鄭 文德' ; '楊 偲維' ; '蕭 紫涵' ; '方 心怡' ; '陳 冠豪' ; '張 智彥' ; '蕭 淑憶'

Cc:張 照堂

Sent: Friday, March 11, 2005 2:17 PM

Subject: RE: 畢業論文整理



我本來以為大家都沒去聽表示這些沒人想知道,

不過看到紀姨寫的,覺得怎麼看起來都很難看很無聊,覺得這樣學長姐太可憐了,

於是補了很大一些。

原諒中文系的人總是長篇大論起承轉合。



黃信堯 唬濫三小



啊堯拍的是他高中的死黨,他們總是在一家飲茶店聚集著閒聊打屁。他從來南藝的一年級時開始拍,時間長達有五六年。原本是home vide式的隨手拍,然而隨著時間前進,命運對他們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同時拍柯賜海的經驗更讓啊堯對真實的認知有所改變。所以他很強調在拍攝中的穿幫,麥克風入鏡、重演、指導、對方不回答他就把他臭罵一頓等等。想表達的是:人生就是那麼的沒有道理,且沒有出口,如此的荒謬。



柯能源 面對面(紀錄˙紀錄)



學長拍的對象是他的家人,他想討論的是「拍攝的尺度」。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勞工,然而學長之前曾拍過外籍勞工的故事,他一直很想知道爸爸對他去拍外籍勞工的想法和拍攝這兩者的差別,還有與家人間的這種殘酷關係。然而當老師提到翁英修之前的片子,學長對於能否這麼直接的碰觸這種關係並不是非常有信心。



吳靜怡 雙喜



學姐的朋友間剛好有兩個女生都要結婚了,他拍他們要結婚的過程,要討論的是女人的離家,以及「儀式」-一種不知道為什麼要做卻一定要做的行為。兩個女生對於結婚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一個積極,一個則是被動的照著時間表行動。在學姐的眼中這個離家的過程之中有一種哀愁(有點接近再會吧1999的那種)。而學姐提到,他覺得這種感覺,他從「手」的影像中有所感受,提到了很多事件中,他特別去捕捉「手」所傳達的意義。



黃瓀潢 如果日記



這個學姐拍的是「如果兒童劇團」,他參與這個劇團也有四五年了,目前擔任其中有關電視節目製作的工作。他選擇以最近推出的一部戲碼來紀錄,從這部戲的「執行製作」這個人物的觀點來看,看這個劇團裡的人為了理想去和現實衝撞的狀況,及那種為了對兒童劇的堅持所來的團結情感。老師的建議:要動人的話,要拍出人的意志力。而關於和其他舞團劇團在藝術界的地位、政府的補助的問題中應該試著去討論生產方式的問題。還有兒童劇團與教育系統的關係,為何這麼努力卻很難進入校園?最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提醒,因為團長是趙自強是個明星,要小心明星化了團長,也許他可以對著鏡頭說出很棒的一大套道理,但是學姐選擇讓團理其他人的行為來說故事。



黃琇怡 清晨七點



清晨七點,是起床,一天的開始。琇怡拍的是他的奶奶、姑姑、表姊,三人互為母女關係,是家的故事。奶奶在鄉下種菜,他和姑姑兩個都不太識字,所以奶奶要把她種的菜寄給姑姑去市場賣和姑姑寄錢給奶奶都要靠別人代筆,這和每天的電話是這對母女聯繫感情的方法。而姑姑和表姊的屋子永遠丟的亂七八糟,剩菜不斷的重煮來吃,他們的相處又是另外一種。老師覺得這很有直接電影的概念,那怕他是簡單的故事,也可以從平凡中找出深厚的情感。慢慢觀看,物體的聲音就會浮現,例如桌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到底都是哪些東西,而不同時刻的光線下,一樣的空間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建議看看上學期畢業片國境之南。



陳惠萍 被蘋果咬一口



惠萍要拍的是他自己非常想買i-pod,於是他開始為了他打工存錢。他想用的敘事結構是電視單元劇的方法,節目時間是他為了i-pod打工,還有為了i-pod痴狂的掙扎,廣告時間則是介紹蘋果電腦、一些i-pod的行銷手法,怎麼讓人瘋狂的。很有劇情紀錄片的感覺,也跟麥胖報告有相近的部分。老師建議在媒體文化、媒體奇觀的部分多拉出一些東西。例如還沒錢買時的沮喪,不就是一種被支配嗎?老張建議安排i-pod同好者的聚會,提出一些反向的壞處來體現。而預算中6萬塊約有2/3是要買i-pod及配件以後自己享受的,張老師提醒以後提案子預算要有內外兩種XD



施合峰 約束的場所



合峰要談的是生活的本質和氛圍。全美戲院是一個老戲院,50年代他就是那各樣子了,裡面工作的人也都在那裡幾十年了。所以從老戲院,長年重複的工作中討論空間如何定義身體和空間的文化形式。合峰打算用懷斯曼的方式旁觀。老師的意見:可以順便談談這個戲院對老時代和新時代的意義的不同。



林家安 天堂路



學長繼續拍雲林台西那一塊土地上的自救會,這個地方目前又將遭到台塑或八輕的染指了,被拍的自救會和總幹事面對派系、利益,無力感越來越重,他們會怎麼樣?老井很好奇這部片能有什麼用途。能否像rca一樣定期對他們教育….也可以參考潘朝成在花蓮拍的東西。



林文煌 在MALIBU PUB的日子



學長拍的主角為這間pub工作的人中的其中四個。除了討論pub裡的人,還想討論pub對於都市的功能,也是討論了「空間的功能」。這群人如何面對社會的支配,在此外物的要求的壓力之下,他們的回應是什麼。老師提醒:避免只是社會檔案式的奇觀,應加強細微觀察、深入訪談、並且pub外的人生也要有所碰觸。我們應該常問自己「為什麼要拍這個片子?」並且能解答觀眾「我為什麼要看你拍的這個片子?」還有這四個主角都故意選擇比較正面的人物,而刻意捨棄掉生活態度比較積極的人,這樣似乎是不夠的。



李偉民 未完成的天堂



學長拍的是一個女生的故事,他大學畢業之後就開始加入ngo的海外服務已經十幾年,前年她和泰國的少數民族青年一見鍾情後就結婚了。然而她先生卻在最近因病去世了。在大我和小我之間,他都很努力,也盡量的堅強。拍攝地點大約三個:泰國的城市、泰國沒水沒電的山區、的主角在台北的親人。老師建議:可以也提提「人道主義者的侷限」,討論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那些國家的問題,義工去那裡的意義。第四世界的問題。以及ngo被掠奪的危機,也不是ngo就是好人好事的代名詞。然後窗簾裡的老張說要小心旁白部分,學長常常不小心就過份濫情、溫情,應該避免片子落入童子軍式的賺人熱淚。還有翻譯的問題,不能因為簡單的招呼就不翻,不然會造成一種語言歧視,還有多拍一些空鏡頭備用。



盧文涼 三十而立



這是一個男人的故事,學長覺得現在大家都談女性主義,但他覺得男人也很可憐開始受到迫害,而且男生還不是媽媽教出來的,女生也要負責吧。他選擇三個三十歲左右的男性,都是攝影記者,分別是結婚後、結婚前、熱戀中的狀態,三者互為對方的過去未來關係。老師的意見:學長對於女性主義的想法好像有點(恩?),寫的論述有點(恩?)。不過三十而立的概念是很好的,建議專注在「三十而立」而和女性主義的關係,必須再研究。而學長希望剪接方法像大膽天才的「羅拉快跑」那種,但拍攝方式卻要平實的,兩者能共存嗎?而取樣似乎太相似,都是追求五子登科的規矩男性。以及學長希望避談對象的工作,但老師覺得新聞記者中,攝影記者(大多男的)和文字記者(大多為女)跑新聞的工作通常是由文字記者主導,這不就是女性支配男性嗎?不應該避掉。而老張覺得攝影記者都是拙於言詞的,就像他(?)訪談可能說不出什麼東西,建議不能太倚重訪談。



-----Original Message-----

From: Relax [mailto:g930402@mail.tnnua.edu.tw]

Sent: Friday, March 11, 2005 5:00 AM

To: 江映青; 楊彝安; 白川敏弘; 吳 振昇; 鄭 博仁; 王 嘉菱; 鄭 文德; 楊 偲維; 蕭 紫涵; 方 心怡; 陳 冠豪; 張 智彥; 蕭 淑憶; 賴品瑀

Subject: 畢業論文整理



大概用我可以理解的方式整理了一下這次參加畢業論文口試的資料



黃信堯 唬濫三小

拍攝對象:

拍攝高中同學們,以片中的主角為中心,其擴散出去的相關的、認識的、關心的朋友們。



柯能源 面對面(紀錄˙紀錄)

拍攝對象:

家人之間的疏離



吳靜怡 雙喜

拍攝對象:

兩位要結婚的女性朋友,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的過程。



黃瓀潢 如果日記

拍攝對象:

如果兒童劇團



黃琇怡 清晨七點

拍攝對象:

家人



陳惠萍 被蘋果咬一口

拍攝對象:

在購買I POD時的戰鬥



施合峰 約束的場所

拍攝對象:

台南和美戲院與放映師、售票員、剪票員



林家安 天堂路

拍攝對象

雲林的台塑工業與地方團體的糾葛



林文煌 在MALIBU PUB的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常常有人會說喜歡陳珊妮的一定也喜歡陳綺貞吧。



不過我跟呆娜都覺得不是,

至少我們以前都常常聽陳綺貞聽到睡著。



我想他們兩個某個地方有像,

他們都是聰明的女生,

不過珊妮的爆發力似乎大多了,

我曾經非常著迷於珊妮那個敢作敢當的屌樣。



或者可以說,陳綺貞是柔中帶剛,而珊妮卻是剛中帶柔吧。



最近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聽陳綺貞唱歌。

或者是因為我在南藝吧,

這種溫度、這種速度,有更多的東西比陳綺真的歌聲更容易讓人睡著。



又或者是因為這裡是南藝吧,

這麼多古怪的孩子讓我放輕鬆,眼睛好看的阿堂對我有耐心,我不需要怒氣沖沖的恐懼。



或者只是現在的我自覺得我比較接近陳綺貞的生活態度吧,

不反對我看來可愛,畢竟我就是生成這樥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到兔子回來找我,

說他想念我,但是還是覺得不適合。

我說不要一直覺得不適合嘛,只管今天好嗎...



然後把以前想作但是還來不及做過的事情都很開心作一次,





就醒了。

恩,沒有然後的醒了。



這個夢是不是要我不要再為這個事情煩惱了?

前天在阿姨的車上看到他兩次,

故意誇張的作馬景濤式的搥牆....



真的我的世界再也沒有你了對吧。掰掰。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影視語言與製作期末報告

音像紀錄所一年級 930404賴品瑀



我想做個好人!……香港電影《無間道》的劇本和角色。



片名: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主演:梁朝偉、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

   杜汶澤、林家棟、吳廷燁、尹志強

友情演出:鄭秀文、陳慧琳、陳冠希、余文樂、蕭亞軒

攝影指導:劉偉強、黎耀輝

剪接:彭發、彭正熙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



香港電影界拍攝黑道、警匪電影的風潮由來已久,香港男演員幾乎沒有沒演過警匪片的。在香港黑社會幾乎是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香港員警的體制本身也很有趣,既具備人性化,又紀律嚴明,兩者為警匪題材提供了題材的源泉。



香港的警匪片初次流行是在91、92年的,這個時期以傳記題材為主,例如《雷洛傳》、《英雄本色》,到了90年代中期,內容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純粹的黑社會題材,二是反映香港員警本身的悲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底至今,電影的是非越來越模糊,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比重在影片裏明顯增強。《暗戰》、《無間道》、《黑白森林》…香港的警匪片可大約分成三種風格:典型的動作警匪片,吳宇森式的「暴力美學」對設計動作的癡迷。黑色警匪片,杜琪峰的作品有一種冷暗的調子。劉偉強則注重情節的曲折。



在我們都認為警匪故事這個類型已被香港所發揮到極致時。《無間道》這部電影的出現,又掀起了一陣高潮。除了票房的熱賣,引出跟風之作《黑白森林》、《雙雄》、當中的台詞廣受青少年熱愛和引用、而同戲的兩位主角橫跨兩屆金馬獎的影帝爭奪戰扣人心弦,更讓好萊塢起了翻拍的念頭。我認為《無間道》的成功即在於有新意的劇本及演員的突出表現。



早在96年的《古惑仔之猛龍過江》裏就有黑社會臥底黑社會的情節。97年的《豪情蓋天》就是拍臥底的艱辛與責任、委屈的影片,該片裏為臥底員警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向社會發出呼喚。01年的《知法犯法》,從另一個視角詮釋了臥底會變質的事物兩面性。02年的《無間道》的劇情上突破更大,導演麥兆輝從吳宇森在好萊塢拍出的《變臉》的劇情中得到靈感,兩個角色交換身份和內心,員警可以臥底黑社會,黑社會同樣也臥底員警,兩個身份不同的臥底放在了對立面上,可是兩者卻又有著極大的類似處,試圖從兩人間來表達臥底在心理上的分裂和破碎。



在特別的角色設定之下,《無間道》這部戲選擇呈現的方式和大多的警匪片不同,劇本並不追求表面的張揚,最顯而易見的是,摒棄香港警匪片必定操作的各種大場面的血腥打鬥、槍戰、飛車追逐的場面,甚至警匪交鋒的緊張場面都不是最吸引觀眾的。影片吸引人的魅力來自於精彩的情節設計和對敍事節奏的把握,人物悲劇性的角色身份的衝突,以及因此而展開的心理遊戲才是令觀眾屏氣息聲的主要賣點,節奏則步步推進,環環相扣,又高潮迭起,不容喘息。有一種難得的張力。



《無間道》的片名很特別,取材自佛經的典故,在片頭便設計一種在幽暗隧道中蜿蜒前進的路線帶領觀眾,接著出現開宗明義解釋「無間」兩字的字幕,隨後即為大佛像及黑道老大韓琛虔誠上香的動作來呼應片名。隨即非常快速的交代青年劉建明與陳永仁如何開始臥底,當青年陳永仁在警校操場被訓斥而離開時,劉建明轉頭看著陳永仁的背影時所說的台詞「我想跟他換」便開啟了故事的發展。在這段快速的交叉剪接之後,飾演主角的劉德華和梁朝偉的半身特寫和飾演他們青年時期的演員的身影相疊。以劉建明氣宇軒昂的敬禮,而陳永仁沒好氣的臭臉罪犯檔案來聲明兩個角色如此徹底的被交換了。



影片以一黑一白兩位臥底的命運為主線。其實兩位主角相互的對手戲不多,他們的同台的次數用的很精簡。第一次是音響行的相遇,兩人因為試音響聽著蔡琴所唱的「被遺忘的時光」,兩人並坐在一張沙發上,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身份,隨機所選的歌曲對角色來說是一首好聽的音樂,然而知道一切的觀眾被這首歌營造出一種淒美的同理心。



之後有一場不成功的相遇,陳永仁即將探知臥底在警方的人就是劉建明的那一刻,刺耳的電話鈴聲打斷了一切,將觀眾的懸疑緊張再度的提高。再次見面是故事的轉折,劉建明無心之下害死黃警司,擔心事跡敗露更因為未婚妻而想要成為「好人」而和陳永仁聯絡並計畫除掉韓琛,希望彌平一切風波之後,他可以全心當一個婚姻美滿、平步青雲的正常警察。



然而心思細膩的陳永仁卻在短短幾秒鐘裡發現了辦公室中有著劉建明是臥底的證據,劇情在陳永仁從劉建明的辦公室溜走後開始急轉直下。為了「我想作好人」,劉建明在天台和陳永仁見面。天台這個場景在之前已經出現三次,兩次是陳永仁和黃警司見面之處,陳黃兩人的見面不斷加重陳永仁「我是警察」的心態,而長官通知劉建明升官和對他的勉勵也發生在天台,因此讓陳永仁這個角色去約劉建明在天台談判可以和之前作連結,更預告了兩人對重獲光明的渴望。



天台這個場景明亮晴朗,天空的顏色也拍的特別藍特別美,讓人感受到對於兩個躲藏多年的角色來說,天台是他們心中所期待的象徵,在這個場景的台詞也是廣受流傳的經典。陳:「我是警察!」劉:「誰知道?」…劉:「我想作好人!」陳:「去跟法官說!」由於陳永仁這個角色的固執,不願意合作、不願意放劉一馬,使得劉建明的夢想破滅,當他束手就擒的打算放棄時,另一個在警局臥底的師兄弟出現,槍殺了陳永仁。然而這位同門的存在將會像惡夢的提醒他有著一個不堪的身份,於是在電梯中,劉建明也殺了他。



這個畫面拍的是電梯外的纜繩,幽黑的管道和片頭的影像接近,都很能帶領情緒,主角又要走向下一個旅程的感覺,移動中的電梯因為槍孔透出一些光線,配上槍聲來交代故事。當電梯的門開啟,大批的警方等著逮他,劉建明自己走出,毫不猶豫的交出他的證件迎接著閃著銀光的手銬,在電梯關門前恍惚的心情,都在短短幾層樓的電梯上得到劉建明的決定,面對自己曾有的所作所為。故事結束在陳永仁的屍體倒在電梯門口,不能瞑目的雙眼看著劉建明被警察帶走的身影,看著他繼續走向不能結束的無間地獄。



梁朝偉和劉德華在戲中是黑白兩道的臥底對手,場下是多次較量的頂尖藝人。劉德華在偶像道路上不斷跋涉的去突破與進步,而梁朝偉在電影圈通過接演娛樂性不高的一些文藝片,在觀眾已成為實力派的第一號代表人物。



在《無間道》中梁朝偉以沉穩內斂的表演將陳永仁內心的苦悶與掙扎以及對正義的執著與堅毅刻畫得淋漓盡致,梁朝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場表演莫過於當陳永仁看到黃警司墜樓之後的表情,從他轉身開始臉部特寫五秒,插入周圍人物,再切回他的臉部特寫十秒,融入陳永仁的回憶和黃警司相處的畫面,再剪回特寫約十秒,然後由另一個角色傻強拖走陳永仁逃離現場來進行到下一幕。此時使用了管弦樂和吟哦的人聲作配樂來烘托悲壯的氣勢,梁朝偉在這幾十秒鐘用臉部表情表演出驚嚇、不可置信、驚懼、再次確認、悲傷、不能接受…,再由傻強這個角色去觸碰他的身體來喚醒他,引起肢體上的大動作,並拉回現實中的警匪槍戰,扮演回黑道份子的陳永仁的身份,面對黑道中的好友傻強的死亡。



而劉德華的演藝生涯貫穿了警匪片歷史,從91、92年第一波的警匪片開始,因為英挺帥氣的外型,總是飾演性格單一完美的正派小生,對這類型的角色經驗豐富。在《無間道》中劉德華嘗試了劉建明這個難度更高的反派角色,大部分的時間劉建明表現為一個優秀認真、努力往更高的職位爬的警察,同時他又在為黑道服務,然而當機運推著他走時,他想要脫離掉與黑道的關連,全戲中劉德華中規中矩的照著劇本的安排,演出一步一步的被命運推著趕著,從他一直故作鎮定和壓抑中來建構出劉建明這個人物的形象。



相較於陳永仁這一個性格濃烈帶點神經質的角色,梁朝偉可以盡情用表情演戲,劉建明被安排的更見不得光,更需要壓抑和躲藏,在和別人對戲中才比較能夠看到劉德華去表演,例如和鄭秀文所演的Mary對戲的部分。設置Mary這個傻氣但正邪立場分明的可愛女友的角色可以加重劉建明所承受的壓力,他必須不時地小心翼翼地轉換著正與邪、白與黑兩種角色。個人認為,劉德華的表演較為平面了一些些,然而一些不經意出現的好表情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警匪鬥智那段,劉建明鬼里鬼氣的背著黃警司用電腦通知韓琛時眉眼之間的小心翼翼及快狠準的銳利眼神。以及當陳永仁死去時劉建明枉然而恍惚的表情,成功的表現出當劉建明的渴望被完全的崩毀的失心感覺。



再者,兩位男配角黃警司和黑道老大韓琛,扮演起來也是性格鮮明。其中黃秋生,表演上不溫不火,用人物表面的鎮定襯托出人物內心的波瀾。黃秋生演過無數的變態角色,近來塑造了非常成功的員警形象,是棄邪從正的典型代表,只要他出現便自然有他的氣勢。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黃警司這個角色的發揮餘地並不是很大,因此把分寸把握的剛好便是黃秋生這次演出的成功之處,尤其是黃警司和陳永仁的幾場對手戲都很感人,他成功的去陪襯,讓梁朝偉可以很放的發揮陳永仁的委屈。



曾志偉飾演的韓琛在戲中很搶眼,雖然他的角色對這個故事而言是最單純的,單純的當一個計畫並執行作壞事的人,這個角色每次的出現大多是負責造成其他角色的壓力,而引出下一段的轉折。然而由於演員天生長的矮短而聲音尖乾看起來很滑稽,因此當他以大哥的身份訓示小弟以及與帶領手下與警方對峙,場面都很有戲劇性,非常的精彩。從一開頭向派出去讀警校的小臥底告別的「乾杯!各位長官!」開始,韓琛這個角色的台詞也被寫的特別有趣,例如「你見過有人在殯儀館和死屍握手嗎?」而令人印象深刻甚至發笑來緩和,以鋪陳接下來兩位主角將面臨更困難的處境。



電影《無間道》非常的賣座,也橫掃了港台的電影大獎,展現出香港在這些年不斷有為數不少的電影開拍帶來編、導、演員的成果,讓人心生羨慕。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當我們認為香港早把警匪電影拍濫時,《無間道》這個劇本被寫出來。而這個雙臥底的故事是與非之間的界線模糊,更是現代社會人心的寫照,「我想做個好人」的吶喊從劉建明這個背負著大量無法挽回的痛苦的角色身上發出,更讓人感同身受,觀眾多多少少也感受到日復一日的工業生活都是無間地獄,而在這種狀況下,自己曾經無奈下過了什麼傷害人的決定,也從電影《無間道》中得到一個出口。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莫名其妙的大哭起來,

口中唸著都是我不好跟你這個大笨蛋....



我真的很逃避去問自己我曾經愛不愛兔子,

討論他好不好可能比較輕鬆,

但是這樣的模糊焦點,讓我到現在還在發瘋。



剛剛忽然有一股衝動想寫信給他,寄到他宜蘭的家去,

為什麼是宜蘭?又是逃避吧?

我想寫都是我不好,我不完整,我太害怕,都是我不好,你讓我完整好不好....

再努力一點,再讓步一點,好多我想作的事都還沒有作....



或者那個跟他牽手的人已經在他的心裡布置一個漂亮的新家了吧,

我就是個被掃地出門的流浪動物!

曾經我是那麼的用盡心機的希望在很多人的地方被他牽著手。



要是這樣,為什麼兩個月前該說的話,我都現在都沒有開口。

從那一天那一刻,我一直什麼都沒有跟他說。



每次都哭著說是最後一次,我不記得第一次 ....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瑱,你還是離開我吧,我真的已經瘋了。

我真的不能控制我虐待你.....



我真的不適合你,

看著你眼巴巴的坐在門口等著我,我真的想殺了你,

白白的細細的小手,圓滾滾的大眼睛。



你在等什麼?不要只愛我,你自己出去玩好不好,

不要這樣,

不要把心交給我,不要交給任何一個人。



我天天傷害你,我開始不去想要傷害你,因為我不要管你死活了,而不是我捨不得。





不要叫個不停,你叫,我哭,多可笑的人與貓。



我只想揍你,我只想摔你,

我什麼都不想,我懶得活,又懶得去死。



我在等什麼。



什麼都不要屬於我了吧。算了吧。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懶得活也懶得死。



我懶得不要亂動。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影展有一天看完迷幻.神.賭,

很昏的騎車回家的路上,

在林森南路的地下道上來,遇到臨檢的警察,



他問了我五次「你是台灣人嗎?」看完了駕照以後還一直問。



那時真的很昏,沒跟他發脾氣,

後來醒了一點以後,想到影展裡面很多的以阿衝突的片子,

忽然想說,那警察是不是要問我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樣的政治問題....



神經病。



第二天我同學才提醒我應該要問他不然我是哪一國的人....

我才想到要生氣,下次再問,我就拿安全帽丟他好了,

我要襲警。



然後過了幾天我在影展碰到一個外國女生,

中文講超好,

我跟他說他講的比我好,然後告訴他我被臨檢的事,

他笑得超開心,

不過他很厲害,他連「臨檢」這個詞都會.....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預警的被解約,

從今天起,沒有約定,不用在保護你了?



你生氣,你不能接受,你以為你自由了,你高傲的以為無所謂,



然後你一直哭,心那麼痛。(我說我)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根首領的哀辭 Chief Logan's Lament



誰去那兒為洛根哀悼?沒有一人。





1774年,住在俄亥俄河流域的印地安人與白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流血事件。



據托馬斯‧傑斐遜在《維吉尼亞記事》(1784-1785)中的一篇報告說

白人對印地安人的搶劫行為大為憤怒。



為了報復白人士兵殺死了許多無辜的印地安人,

其中包括明戈印地安人的首領洛根的家人,而洛根是以白人的朋友而聞名的。



在洛根的領導下,印地安人發動一場反對白人定居者的戰爭,

他們剝去了許多無辜的男人、婦女和兒童的頭皮,

但最終還是在1774年10月被維吉尼亞的民團打敗。



在這個決定性的戰役之後,洛根拒絕和其他首領一起去向獲勝的白人屈膝哀求。

相反,他給維吉尼亞皇家總督鄧莫爾勳爵寄去以下這篇演講。



當鄧莫爾勳爵征討印地安人回來時,他帶回了這篇演講,



據傑斐遜說,“這篇演講成了威廉斯堡所有談話的話題”。



它被刊在《維吉尼亞公報》上,後又被登在北美大陸各報上,

甚至連大不列顛的報刊上也發表了這篇演講。



傑斐遜在他的《維吉尼亞記事》中又印出這篇演講,以駁斥那些歐洲人,

他們“以為在北美的土壤、氣候和其他環境中有某種東西導致動物先天的或後天的、

肉體的或道德的本性的退化,甚至連人類也不例外”。



傑斐遜把洛根的這篇演講作為“這個國土上土人的天才,尤其是他們的雄辯之才”

的證據。



他斷言“歐洲從未產生過比這篇短小精美、富於雄辯的演說更優秀的東西”。



洛根的演說曾是十九世紀學校讀本中固定的文章,並為幾代美國年輕人所熟悉。

-----------------------------------------------------------------------------



我懇請任何一位白人說說,

他是否曾餓著肚子走進洛根家的小屋,而洛根沒有給他肉吃;

他是否曾在又冷又沒衣穿時來到洛根家,而洛根沒有給他衣服穿。



在最近這次漫長而血腥的戰爭中,洛根一直呆在自己的小屋裏,

一直是一位宣傳和平的人。



我對白人的愛就是這樣的,以致我的同胞經過我家時都指著說

:“洛根是白人的朋友。”



如果不是一個人傷害了我們,我甚至想過和你們住在一起。



去年春天,克雷薩普上校無緣無故地殘酷殺害了洛根的所有親人,

甚至連我的女人和孩子也不放過。



在現在活著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的血管裏流著我的血。



這個事實呼喚我去報復。



我尋求報復;我殺死了許多人;我已經復仇夠了;



為了國家,我很高興看到和平的曙光。



但不要以為我的高興是出於害怕。洛根從不懼怕。



他不會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突然作一百八十度的轉身的。



誰去那兒為洛根哀悼?──沒有一人。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老張貼在研究室的牆壁上的剪報,

我們趁他不在的時候偷拍的,

很緊張,所以畫面很模糊XD

已經很多人偷偷的背起來了,

真是好濕,

難怪老張會喜歡....

貼在牆壁上,提醒自己要愛老婆.....





黃昏 散步的時間愈來愈短

不是夕陽落得快 而是我們走得慢

剛歇過 怎麼腿又軟

老伴

我在想 路就這麼長 走過容易 回來可難

想想你 一頭的銀髮

以前 你還黑的 白的 握在手裡

讓我猜



入夜 睡眠的時間愈來愈短

不是我們睡得晚 而是朝陽起得早

剛閉眼 怎麼又叫我

老伴

我在想 夜就這麼長 睡著容易 醒來可難

想想你 一臉的皺紋

以前 你還半夜 三更 偷偷裝睡

讓我吻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誰跟導演有份合約?

紀錄片的解毒-攝影與導演



在看了那麼多的紀錄片以後我的心裡多多少少感覺反胃,於是我看了我珍藏的一部劇情片「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企圖換一點心情。沒想到這一次的重看,我有了些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想法。



「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的製片是尼可拉斯凱吉,編劇是史蒂芬凱茲,導演為E.伊里亞斯默海吉。這片子是在講F. W.穆瑙拍攝名片「吸血鬼(Nosferatu)」的一些傳聞。穆瑙是二○年代最神秘的德國導演,42歲(1931年)時車禍喪生,過世後竟沒有留下任何訪談紀錄。他的生平、他的性格、他的拍片方式都是謎。1921年穆瑙將「德古拉]改編搬上大銀幕,並捨棄當時德國電影界以片廠搭景的拍攝方式,遠赴捷克出外景,並與飾演吸血鬼歐洛伯爵的另一位男演員謝瑞克在當地會合。



後來這部默片「吸血鬼(Nosferatu)」非常成功,被譽為最寫實的吸血鬼電影,成為表現主義的經典之一,穆瑙也因此奠定了他國際名導的地位。而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神秘傳言卻一直沒有得到解釋。這位飾演吸血鬼的演員謝瑞克的過去成謎,長的就像個吸血鬼,遠超過眾人所能想像。拍攝期中有工作人員莫名其妙的病倒而死亡,製片艾賓葛勞與女演員葛莉塔許洛德在完成這部片後就在影壇銷聲匿跡。




「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的編劇史蒂芬凱茲在改編安萊絲的名作「夜訪吸血鬼」時,對穆瑙的作品「吸血鬼」非常難忘,因此從文獻資料與想像當中,對穆瑙和這部電影做出推理。他認為「電影裡飾演吸血鬼的麥斯謝瑞克,本身就是吸血鬼。」穆瑙就是和他簽了合約,同意讓他擁有女演員,以換得他在電影中的演出,以拍攝出這部成功的電影。




由於是劇情片,所以我單純的從這部電影來看一個故事,而不考慮所謂史實。




「我掌握鏡頭,我是導演。」



故事中的導演一開始便一意孤行的不顧「德古拉」一書的作者遺孀的反對,執意要拍這故事,僅將角色的名字和設定做一點非常小的修改,他也沒有告訴金主、製片、工作人員他要拍什麼,將他們身置恐懼和危險之中。當女主角問他為什麼必須出外景時,他回答:「它能讓你成為偉大的女演員,就當是為藝術犧牲。」當女主角要被吸血鬼咬的那一刻,才知道導演叫她做的犧牲是什麼。




在故事的後段,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離奇失蹤,導演和吸血鬼爭執,討價還價的哪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重要,哪個不重要可以吃掉,更是教人震撼。




發現自己其實沒有辦法對付他,瀕臨崩潰的導演在吸毒之後,向製片、攝影透露出所有的事實:謝瑞克的吸血鬼身份以及他們私下的交易--以不朽的生命(影像留在底片裡)和女演員的鮮血去交換吸血鬼的在他的片子裡演出。他對於他做出這麼恐怖的事情的理由是:「我是為了科學,為後代保存這一切。」




很熟悉的一個理由,照著這個故事來看,其實穆瑙就是在拍紀錄片,紀錄的對象是「吸血鬼」,紀錄吸血鬼怎麼生活,怎麼吸人血,怎麼死亡。其實什麼要拍德古拉的故事都只是一個手段,一個名目,所以管他什麼小說的版權問題,反正重點是他找到了一個吸血鬼,先取得可以拍攝的機會,其他的,刻意或不刻意的讓它發展下去。




因為要拍一個應該拍下來的事情,所以為所欲為。然而我們可以打著這個大旗幟去犧牲其他人到什麼程度呢?或者我們也都像片中的導演一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若是走向有人受到傷害並不是我們所願意的,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彌補,或者也不想去彌補,因為我們忙著拍下來?而,又有什麼東西值得被拍成紀錄片,就算是有人會受傷,我們都還是要拍?留下一些記憶,到底重要的是什麼?又對誰重要?是對被記下來的人重要的話,那為什麼他們會受傷?是對未來將要觀看的人重要的話,那又怎麼知道他們看到這一些會比較好?




「不入鏡就什麼都沒有!」


拍攝最後一場戲時,知情的製片和攝影雖然悲傷而沮喪,卻還是願意繼續完成拍攝。或者是因為認為自己並不是交易之一吧,當女演員發現謝瑞克不是人類而向他們求助時,他們卻對她施毒讓她平靜的讓他們拍完,而在吸血鬼履行他的交易時,大口大口的品嚐著女演員的頸子時,他們默默的看著,導演則是拿著攝影機拍個不停。




其實這都在他的計畫之中,他如願的拍到了吸血鬼攻擊工作人員的反撲,及吸血鬼在太陽光下蒸發滅亡的畫面。「時間將不再是我們肺上的一個黑點,人們將不能再說『你真該到現場瞧瞧』。因為,我們就在現場…」多麼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話,每次看到這一段我就不舒服,覺得這個電影寫了一個喪心病狂的瘋子的角色,覺得看到了一個演技很好的演員成功的扮演一個瘋子的角色。




然而,現在我也有了拿攝影機的權力之後,我感到的害怕反而更是真實。因為,我終於懂這段話為什麼讓人害怕了,我們可以用影片創造出一個令人完全信服的世界,這個光影的組合,可以在每個有播放工具的時空一再地出現。事實是什麼再也不會被關心,大家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畫面,然後互相爭執著誰才有詮釋的資格,誰看到的才叫做真實。





「謝謝,我想,我們拍好了。」




雖然「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以前我拿這部電影來窺探德國的表現主義,八卦穆瑙這個神秘的導演。然而現在想到我們去拍紀錄片的話,不禁會煩惱起,是不是裡面也有個吸血鬼?




在這部電影中穆瑙和吸血鬼有一段爭執:「我要拍完我的電影!」「這已經不再是你的電影了!」吸血鬼狡詐的笑著回答他。當拍攝者或是被攝者達成共識要開始拍一支片子,會不會其實各懷鬼胎?是拍攝者像個吸血鬼一樣的用攝影機收乾被攝者的靈魂和精力,去成就自己的「作品」?還是被攝者覬覦著某一個甜美的頸子而假意的配合著我們的拍攝?




「我們的戰役就是要創造藝術。我們的武器就是影片,因為有影片,繪畫就會像潮汐般漲落,詩句能像蔭影般延長隱藏,光線照過歡笑和苦惱的臉龐,音樂將能歷久不衰,因為音樂會擁有如墳墓般永固的地位。我們是創造記憶的科學家,但我們的記憶不會模糊,也不會消退。」片中當大批人馬坐火車前往拍攝地的時候,穆瑙這個角色說了這一段話。電影發展了一百年了,而目前我身為學習製造影片的人聽到這句話,更是好好的反省了,什麼是電影?而我,又算是什麼?(在這個空間的歷史脈絡中)…呵…

















-----

bond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